传承嘉庚精神 培育诚毅学子

本文转自:海峡导报

厦门市集美小学

传承嘉庚精神 培育诚毅学子

◆集美小学嘉庚精神校本课程学习

▲集美小学学生在三立楼前演讲革命故事

▲厦门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为学生们讲解展板

“当、当、当!”九声敲响,悠扬的钟声,在集美学村回荡。随着铜钟声响彻学校,集美小学的孩子们背着书包、踏进校园,走进三立楼,开启了一天的学习。“嘉庚精神立校,诚毅品格树人。”红色的徽章上,陈嘉庚的形象立在中间,“诚毅”二字立两旁,小小的一枚放在手掌心上,却又那么有份量……这是集美小学在校主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,特意设计、定制的纪念徽章,还有同款的纪念杯子。作为陈嘉庚先生创办的第一所学校,集美小学始终将“诚毅”二字谨记于心,在这里琅琅读书声,时常响彻在三立楼内,见证着新时代的文脉流传。

1

钟楼钟声响彻学村校园

    位于集美小学操场的西侧,一座纯白建筑在此屹立,建筑的最上方还放着一口大铜钟,这便是集美学村钟楼。当时集美学校各校上下课时间是统一的,为了方便管理集美学校所辖各部的作息时间,1921年,水塔进行改造,加上穹顶兼作钟楼,并安放了一口大铜钟,自那时起便以钟声为号,准时在上下学时间响起。“钟楼饱经历史沧桑,而今巍然屹立,是集美学校百年成长的见证。”集美小学副校长易姗娜介绍,集美学村钟楼经历两次战火后停用,在2023年重新启用,自此集美学村的钟声再次响彻在校园中,每一次钟响都是对莘莘学子的期望,如今钟楼的钟声已经成为集美学村学子们上下学的日常。

2

“革命火种”打造红色课堂

    来到集美小学,抬头便看到立在教学楼前的石碑,上面镌刻着“厦门地区第一个共青团支部诞生地”,而在它身后这栋白色联排特色设计的教学楼,便是三立楼。三立,也就是“立功”“立德”“立言”,不仅包含着陈嘉庚先生对学子们的期许,更有着新思潮与进步青年的革命往事。

    早期的三立楼并不是教学楼,而是作为集美学校的校舍使用。在新思想的浪潮下,三立楼逐渐汇聚了一批有志青年成为一股革命力量。1925年,闽西南第一个共青团支部在此正式成立。易姗娜表示:“作为闽西南地区第一个共青团支部、厦门地区第一批党支部的诞生地,集美小学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。这些资源为学校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教育素材,激励着师生们传承红色基因,弘扬革命精神。”

    集美小学借此开展各类主题活动,孩子们围绕三立楼和共青团厦门支部的历史背景,进行创作并讲述出生动感人的红色故事;以三立楼或革命历史为主题创作书画;采访当地的老居民,了解了三立楼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……学生们化身演说家、小记者,用自己的方式挖掘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,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。

3

“诚毅”之花绽放孩子心田

    “三立楼里发生过怎样的革命故事?”“钟楼是哪一年被授予文保单位?”……面对各类知识问答,集美小学的学生们聚精会神、蓄势待发,冲在第一时间抢答,这便是集美小学举办的文物保护知识竞赛活动。易姗娜介绍:“竞赛内容涵盖文物保护的多个方面。通过竞赛的形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,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相关知识。”

    如何进一步加强文保文物与教育的紧密融合,学校自有“小妙招”。除了开展竞赛之外,学校积极开发嘉庚精神校本课程,并将文化保护及集美学村历史文化等编写进《有一种精神叫诚毅》《有一个伟人叫嘉庚》《有一个学村叫集美》3本教材当中;定期举办文物保护主题班会,通过讨论、演讲、小品等形式,让学生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;组织学生们制作文物保护的宣传海报和展板,以图文并茂的方式,展示文物的历史价值和保护方法,让学生们主动去延续文脉传承。

    未来,集美小学还将通过多样化实践教育形式,加深学生对历史文物的理解和认识,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、历史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,进一步弘扬嘉庚精神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。

文物&校园结对子

    结对学校

    ●厦门市集美小学

    文物小档案

    ●集美学村钟楼

    位于集美小学操场西侧的集美学村钟楼,原为水塔,后改为敲钟钟楼,作为原集美学村(中学、小学、幼稚园、航海学校、财经学校等)上下课和作息报时,二十世纪后半叶停用。1917年,陈敬贤受胞兄陈嘉庚之遣,回乡筹建师范学校,在集美的鱼塘小洲上建教学区、生活区等,在其中建立的自来水塔就是如今的钟楼。

    钟楼坐西朝东,为长方柱体,砖混结构,通高25米,分为六层,由下向上渐收,楼顶搭建“集美学校廿周纪念”铁架,为1933年纪念集美学村建校20周年时所立。1933年初,将原来的三层水塔改建为六层的钟楼,正式成为了现在的样子。

    地址:集美区嘉庚路57号

    交通:乘坐地铁1号线至集美学村站,或乘坐921路、922路、903路公交至石鼓路站

    ●厦门地区第一个

共青团支部诞生地

    位于集美小学三立楼,因“立德”“立言”“立功”三座楼联体并立,故名。楼身为砖混结构三层楼房,坐北朝南,双坡顶。

    1924年,集美师范进步学生李觉民被吸收为《中国青年》的通讯员,成为厦门地区较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员。9月,集美师范学生罗明被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接受为通讯员。1924年5月,罗明和李觉民等人在团中央和团广东区委的指导下,联合一批先进青年,建立起“福建青年协进社”。1925年6月,共青团广东区委派候补执委蓝裕业,以国民促进会代表的身份来到集美学校,正式吸收李觉民、罗扬才等7人为共青团员。在集美学校师范部的三立楼里,建立起闽西南第一个共青团支部——共青团厦门支部,由李觉民任书记。

    地址:集美区嘉庚路57号

    交通:乘坐地铁1号线至集美学村站,或乘坐921路、922路、903路公交至石鼓路站

导报记者 陈磊 陈琪燕 黄奕琳

相关新闻

“流动博物馆 ”进校园历史文化润童心

    导报讯 (记者 陈磊 黄奕琳 陈琪燕)历史上,厦门岛名称出现了哪些变化?厦门岛又有哪些别名?鼓浪屿名称的由来是什么?近日,厦门市博物馆走进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,开展厦门历史文化图片展进校园活动,为同学们献上一场文化盛宴。

    在学校的教师书吧内,市博物馆工作人员首先为学生们进行《厦门名称的历史演变》讲座,围绕“厦门岛的历史渊源”“厦门岛历史名称变迁”“厦门岛的别名”“厦门名片——鼓浪屿的由来”等四部分内容,用专业的文史知识和生动的语言,带来一堂精彩的“历史课”。同学们认真倾听,积极互动,流利地回答出重要知识点的问题。

    操场上,数十块展板已经有序摆放,学生们在市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讲解中,边听边看,进一步加深对厦门历史文化的了解。参观结束后,还开展了知识问答活动:“同安汀溪窑所生产的瓷器也被称为__?”“清末,由华侨陈庆真所领导的闽南小刀会,起义口号是__?”“厦门岛是哪一天解放的?”同学们带着问题条,更有针对性地浏览展板内容,寻找问题的答案,在一问一答中,让厦门历史文化知识更加深入人心。

    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,近年来,市博物馆努力推动博物馆文化教育深度融入校园教育体系,让博物馆真正成为中小学生的“第二课堂”,联合多方开展“文博文史进校园”项目,常规性在学校内开展特色历史课堂、兴趣班及课后延时服务,一年可开展30多场活动。

Tags: